找到相关内容130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菩萨就在当下

    制止,而且拿来塑料袋或垃圾桶装好的时候,那也是庄严国土,爱护环境的菩萨心;当你看到那些好的东西放在外面风刮雨淋太阳晒而将造成浪费福报、浪费资源的时候,你随手把它拿起来放到应该放的地方的时候,那就是菩萨发...

    能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539533.html
  • 忍气吞声不是真修行

    咬、逢人就杀,就当然要设法制止,因对方已经不幸,切莫让他再制造更多的不幸。但也不可存着“以牙还牙”的报复心态,应是基于慈悲的原则,自己时时加以反省和惭愧忏悔。对于丧失理性的人,应该通过制约、教化等方式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2939759.html
  • 关于以戒为师

    的过非,制止而不作,就是守持戒法;如不当作而作了,就违反了戒法,此为“止持作犯”。作持门是指对于社会人群乃至一切有情有益之事,能积极去作,就是守持了戒法:如果当作而不作,也就违反了戒法,此为“作持止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5243091.html
  • 佛教以孝为本论

      孝之为道,其大无外;经天纬地,范圣型贤。先王修之以成至德,如来乘之以证觉道。故儒之《孝经》云:“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佛之《戒经》云:“孝顺父母、师、僧三宝,孝顺至道之法。”孝名为戒,亦名制止,是世出世间,莫不以孝为本也。奈何世俗凡情,只知行孝之显迹,不知尽孝之极致。每见出家释子,辄随己臆见,肆其谤讟,谓为不孝父母,与荡子逆徒无异。不知世法重孝,出世间法亦无不重孝。     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244058.html
  • 行人二十种病气

       急进气——急功近利,过分执著用功,反使身心不平衡。应放下求得之心,而无心用功。   懈怠气——不愿打坐观照,任其妄念纷飞,而不制止化转。应精进一心,勇猛无畏,方能透过妄境。   刚愎气——自以为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547640.html
  • 佛教修忍辱行只能忍气吞声吗?

    那是必须接受的;如果对他有益,于己无益,也应考虑接受的;若对双方都是有害而无益,那就需要设法避免或转变它了。例如:明明知道对方是醉汉、疯狗、狂人,见人就咬、逢人就杀,那当然要设法制止。因对方已经不幸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550363.html
  • 道安长老与白云和尚

    制止,但她就是不听,甚至粗俗不敢听闻,近似泼妇骂街的疯狂,使得道老亦不知所措,赶紧拉著我的手往楼下走。临行时,脱口怒责道:   “不可理喻,简直是神经病,疯啦!”   下了楼,来到教授师寮房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0750733.html
  • 宗教与环保

    在生命伦理学上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。对于日益猖獗的人体器官交易,代理母亲交易以及授予生命专利等伤害人类尊严、生命价值的行为,正统宗教都坚定地反对。为制止愈演愈烈的生命市场化进程,基督教、佛教都提出应该以...

    蒋劲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850809.html
  • 与情欲有关的戒律

    与情欲有关的戒律  /明法比丘  所有的欲望都是导致痛苦及生死轮回,因此,佛陀教导离欲、断欲,佛弟子应依教奉行,倘若无法立即离欲、断欲,应生惭愧心,有所警惕,不可因社会风气开放而尽量发挥情欲,行颠倒行。  欲界众生以男女欲望最深重、最难缠、最难脱困的项目之一,所以,佛陀制定戒律令弟子渐次或立即离男女欲有所遵行之依据。佛陀对在家众(优婆塞、优婆夷)制定五戒,其中一条是“离邪淫”,此条并未制止夫妻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852419.html
  • 五戒与心理疾病预防

    没有持戒的基础,就得不到真实的利益。作为佛弟子的基本行为规范,正是着眼于现实人生的道德培育和心灵重塑。五戒是良医,受持五戒,帮助我们克服贪、嗔、痴的烦恼习气,要求我们制止不善的行为。如果多一个人学佛,多...

    天 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5555352.html